美国消费真的还很强吗?消费拐点已现,历史再次重演!衰退能否避免?

美国消费真的还很强吗?消费拐点已现,历史再次重演!衰退能否避免?

我们都知道,美国是一个以消费带动的经济体。美国GDP中有70%都由消费组成。而常看美投视频的看官应该都了解,最近半年美国经济之所以表现的如此坚挺,和消费的火热有很大关系。下图是一张2季度美国GDP的拆解图。可以看到,消费对于当前美国经济提供了多大的支撑。

不过2季度现在已然过去,我们投资者更需要了解的是未来美国经济会如何发展,而消费仍将是关键中的关键。正好,过去两周正是美国几大零售商发财报的日子。我自己抽出了不少时间来阅读这些财报,还真就让我发现了一些跟之前完全不同的结论。那本期美投Pro视频,我们就以美国零售财报为切入点,来深入探讨一下,未来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。

最近发财报的零售公司很多,我这里给大家挑选了4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。咱们以他们为切入点来探讨美国的消费现状。这四家公司分别为,沃尔玛,Target,Dollar General和Dollar Tree。我把他们分成两组来分别对比分析,第一组是沃尔玛和Target,第二组是Dollar General和Dollar Tree,为了方便介绍,咱之后就简称DG和DT。

咱先来看第一组的情况。沃尔玛本季度财报的表现不错,全方位的击败了市场预期。其中营收为1616亿美元,同比上涨了5.7%,击败了市场预期的1602亿美元;每股盈利1.84美元,同样击败了市场预期的1.7美元。而市场最为关心的,调整后的同店销售则增长了6.4%,也大幅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.1%。

公司管理层说,这主要得益于食品类消费的强劲。另外,返校季的表现也超出了他们的预期。在本季度亮眼的业绩表现之下,公司还小幅提升了它未来的营收指引。公司表示,它们非常看好接下来的购物季,因为从历史数据上看,当返校季表现好的时候,接下来的假日也都会有不错的成绩。

而相比之下,Target的情况可就没有那么好看了。本季度,Target的总营收为247亿,不仅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51亿,而且还同比下降了4.9%。公司也为此下调了本财年的全年指引。不过,有意思的是,虽然Target的整体销售非常糟糕,但是利润却大幅击败了市场预期。本季度,每股盈利为1.8美元,远超市场预期的1.39美元。据公司解释称,这主要是源于供应链成本的下降。所以,即便Target财报表现得如此之差,但当天它的股价还是上涨了3%。

总的来说,沃尔玛的表现整体要比Target好不少,至少从营收上看,沃尔玛是上涨了5.7%,而Target则是下降了4.9%。这跟当前的宏观环境有很大关系。由于沃尔玛更多的是卖一些食品类的必需品,而价格又相对比较低端,所以它的营收也更具有韧性。而Target不仅定位要比沃尔玛高一些,而且卖的东西还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品类的非必需品,那在经济压力大的时候,的确就更容易受到一些影响。不过这也只是表面现象,深层数据等会儿我们再回来分析。

再来看另一组公司DG和DT的对比。在分析这两家公司之前,先给不熟悉这两家公司的看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。咱这儿也不多说,就看两张商品图。这是我在网上截取的,DT和DG的万圣节商品图。第一张是DT的,第二张是DG的。我想两家公司的定位,在这两站图中已经一目了然了。

可以看到,DT是真正的1元店,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在1.25美元。其实一年多前,DT卖的也都是1美元,只不过这两年通胀才涨价到1.25美元。而相比之下DG,虽然它叫自己1元店,但是产品却贵很多。据统计,现在DG只有不到20%的商品是真正的1美元或以下。DG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廉价版的Target。

本次财报,这两家公司的表现都不怎么样,在财报后都出现了两位数的大跌。不过,这两家公司的问题却完全不同。DG的问题出在了销售端,也就是东西卖不出去了。本季度DG的同店销售下跌了0.1%。而公司预计这种情况还可能持续延续下去。因此,公司也下调了它们未来的指引。很显然,这种下滑和宏观环境上的压力有很大关系。

相比之下,DT的情况却完全相反。它们的销售不但没有下降,还逆势上涨了。本季度,DT的同店销售大涨了6.9%,比刚刚介绍的沃尔玛还要再强一些。这主要得益于客流量的增加。本季度DT的客流量大涨了9.6%,是近几个季度以来表现最好的一次。这说明,一部分原本不属于DT的顾客,最近开始选择逛DT了,保不齐就是来自于上面的DG。

那既然销售表现如此亮眼,为什么DT的股价还下跌了呢?这主要是因为DT自己的成本控制出了大问题。公司在薪资,运营成本上都出了岔子。这导致本次财报,它们的利润大幅下滑。而且管理层还表示,这种成本端的问题还会再继续持续一阵。

从DG和DT的对比中,我们不难看出。情况和刚刚我们介绍的,沃尔玛和Target的对比其实非常类似。DT和沃尔玛都是走低价的必需品路线,他们的销售表现都相对比较坚挺。而Target和DG则是走非必需品的路线,这样的商品销售则遭遇了巨大的压力。

为了更好的反应当前零售公司的运营情况,我做了这么几张高阶数据的对比图,大家应该可以从中更直观的看出当前的消费状况。

这第一张图展示的是,这几家零售公司过去4年的库存周转率。库存周转率,指的是一家店卖货的速度有多快,周转的越高,那证明销售表现就越好。可以看到,这四家公司从2022年开始,周转就都出现了下滑,并且在今天还依旧维持在低点,这说明零售消费依然处于低谷。

而这张图展示的,则是这四家公司过去4年的运营利润率。所得出的结论和上面类似,自2022年开始,他们的运营利润就都遭遇到了很大的压力,现在依然处于低位。并且没有看到任何反弹的迹象。

而最能反应零售公司表现的,还得看这张图。它展示的是这四家公司的同店销售增长率,这是零售公司中最重要的数据,没有之一。可以看到,这回这几家公司的表现可就不太一样了。虽然整体相较于21年都是在下滑的趋势,但是近半年的情况却不尽相同。沃尔玛表现的始终比较稳定。而DG和Target则展现出了显著的下跌趋势。而最不一样的则是DT,他反而在宏观压力下,逆势增长,大有再创新高的趋势。

从这几张高阶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。零售整体现在依然处于下降趋势,并且没有看到反弹的迹象。而其中越是中高端,越是非必需品的零售,表现就越差。而越是低端,越是必需品的零售则表现的越好。而且这个分化还有在不断放大的趋势。

其实,这一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公司的横向对比上,也出现在个体公司的内部。这里美投君给大家看几组很有意思的数据。

比如,沃尔玛就表示,他们的自有品牌食品,也就是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食品,本季度的销售同比增长了9%。而最令人意外的是,厨房用品和预制食品的销售,本季度都出现了明显的提升。这说明美国人开始自己做饭了。沃尔玛还提到了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他们发现,消费者在店里走路的步数显著增加了,但每个人平均花的钱却并没有增加。这说明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了,这正是消费压力的一种体现。

从细分数据上看,本季度沃尔玛在食品类,还是有6%-9%的增长,而健康相关的产品,比如药房的销售,则增长了13%以上。这两类都是典型的必需消费品。但那些非必需商品,比如装饰品,居家用品等等,都出现了个位数的下滑。类似的数据,也体现在其他几家公司中,我们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。

整体的消费在下滑,而廉价的必需品在逆势上涨,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。从历史数据上看,每次出现这样的表现,衰退也就不远了。我们回到这张,对于零售最为重要的同店增长率的数据图。记住这张图的表现。下面,我再给大家看另外一张图。这是我整理的,这4家零售商,在07年到12年时的同店销售增长率。

可以看到,在衰退最为严重的08-09年,同样是Target率先崩溃,数据一路下跌。紧接着沃尔玛也撑不住了,出现了小幅的下滑。相反,DT和DG则在此期间逆势增长。你可能会好奇,DG为什么也能逆势增长呢?这其实是因为当年的DG,确实是一家名副其实的1元店,它的属性和现在的DT是完全类似的。所以你看,历史惊人的相似。每当衰退前夕,这种零售上的分化就会出现。所以,别再盲目的相信美国消费很强了,在这种貌似极具韧性的消费下,是消费格局的分化。而这个分化反而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。

那是不是说衰退就在所难免了呢?如果只看表象,那确实如此。但是我们做宏观分析必须要再多想一步。我们现在确实看到了消费的疲软和分化,但是这就一定会导致衰退吗?消费疲软会不会只是回归正常呢?还是会一路下跌直至衰退呢?要想探究这个问题,我们必须要知道,此次消费疲软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?

一般来说,影响消费最核心的因素,无外乎3点。一个是就业,一个是通胀,还有一个是储蓄。有些人可能觉得,那加息也很重要。但实际上,加息的影响更多是间接的。你不妨问问自己,现在加息已经快一年了,加息本身对于你的影响有多大呢?如果你不借债,其实加息对于你的直接影响是很小的。尤其美国的房贷又是30年固定,所以加息对于普通人的支出,其实并非是立竿见影的。而真正影响你消费的,还得是看你有没有工作,物价是否真正稳定,以及有没有存款,这些才是更直接影响消费的要素。那么接下来,我们就来分别分析一下,这几个关键要素。

咱们先来看就业。本轮加息周期中,消费之所以表现得还不错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就业市场的强劲。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的供给不平衡,即便加息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了,但失业率却一直维持在低位。在周五公布最新的非农数据中,失业率虽然出现了小幅上升,但依然处于非常健康的3.8%的低位,而职位空缺比率还在1.5,这意味着每一个寻找工作的人,要对应着1.5个空缺岗位,因此从整个劳动力市场来看,多数美国人只要想找工作,还是能够轻易找到的。而目前来看,这种格局短期内很难发生结构性的改变。而在大家都有工作的情况下,消费要想出现失控式的下降,那是很有难度的。

再来看通胀。通胀的情况就相对比较复杂一些了。可以这么说,现在我们看到的消费放缓的现象,主要都是由于通胀所造成的。尤其是它降低了低收入人群的购买力。沃尔玛的管理层在本次财报会议上就表示,现在的物价平均比两年前上涨了20%,我相信这和咱们很多人的亲身感受是非常接近的。对于很多人来说,20%的物价上涨就意味着不得不进行消费降级。

不过值得庆幸的是,在连续两年的高通胀压力后,现在通胀已经逐步得到了控制。至少在商品端上确实是如此。我从本次零售财报中看到了这么一个很有趣的信号,那就是几乎没有公司再提到供应链的问题了。相反,他们都在说供应链的恢复在帮助公司降低成本。而他们的财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,比如沃尔玛本季度的毛利率就升至了24%,这是自供应链危机以来最好的一个季度。除此之外,刚刚咱们分析财报时也说到,Target尽管业绩表现不好,但是利润率还是有很大的提升。而这些零售公司利润率的提升,就意味着,它们还有更多的空间进行降价促销。而在宏观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,企业进行降价让利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事情。而这对于进一步控制通胀来说,有很大的积极作用。

不过,我们还必须要清楚,零售数据仅仅只能反应商品端的情况。实际上,现在通胀粘性最高的是在服务端。服务端通胀的情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乐观信号。虽然也在被控制,但是速度较慢,也仍有反复的可能。这就是为什么我说,通胀的情况比较复杂的原因。他整体还是在下滑的一个过程,但是目前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。

最后,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国人的储蓄。过去两年,在拜登政府一系列的撒钱政策下,美国人获得了共2.1万亿超额储蓄。而这些超额储蓄,在过去两年里,有很大一部分都被用于了消费。这是美国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之一。不过,从数据上看,现在这个超额储蓄已经减少了大半。有分析认为,再有半年时间,美国人的这些超额储蓄就全花光了。而不需要等到半年之后,消费就会因为超额储蓄的耗干而出现萎靡。

对于很多人关心的这个超额储蓄的问题,我个人倒是并不担心。我不认为超额储蓄的耗尽会给美国的消费带来什么真正的威胁。因为这么多年来,美国人这么能消费,靠的也不是什么超额储蓄,而是在工作中获得的源源不断的收入,以及已经养成的消费习惯。虽然说超额储蓄在过去一段时间确实是促进了消费,但是没有超额储蓄,也不意味着经济就一定会进入衰退。在我看来,这更多的只不过是回归正常罢了。按照美国人的消费习惯,只要他们还有工作,只要东西还能买得起(合理通胀),那么有没有超额储蓄他们都一样会消费。所以说,超额储蓄的问题,包括还有很多人担心的学生贷款恢复的问题,我认为都不是经济基本面的问题,他们只会让消费者更加谨慎,但并不会让消费严重缩水,更不会把经济拖入衰退。

总得来说,对于美国的消费情况,我是这么看的。很显然,现在美国人的消费并没有整体数据看起来那么强劲,这点我们能够从零售财报中看出。现在消费者明显变得更加谨慎了,而整体的消费也很明显的放缓了。但进一步分析,我认为,这种放缓并不是会引发衰退的那种放缓。在就业和通胀没有出现任何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,我认为消费的下滑,是不具备长期且失控的可能的。这种放缓,在我看来,更是一种消费回归正常的表现。这种回归正常我认为是健康的,有助于通胀进一步控制的。长期来看,我认为对于美国经济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。

再往深想一层,我们还能看出,现在消费的放缓,核心原因其实和加息的关系不大,它主要是长时间的通胀所导致的。很多人说,现在消费的放缓会让美联储不敢再加息,我其实并不这么认为。正因为消费背后的核心,就业还很坚挺,而通胀又仍未得到完全的控制。这就会给美联储更多的加息动力,以及加息的空间。所以往后也许美联储还会有继续加息的可能。这对于市场短期来说,将会是一个风险。

最后呢,我还得给本期视频打一个补丁。我们上面分析的是美国整体的消费,但是零售业所反应的,其实只是商品端的消费,而服务端的消费情况,零售是反应不出来的。事实上,现在美国服务端的消费确实还是比较坚挺的。不过由于商品端消费更加敏感,它的反应也是更加提前的。我们看懂了商品端消费的情况,也就能够推断出未来美国整体消费的情况了。我也不认为服务端消费的暂时坚挺能够改变我们上述分析的结论。

本站文章欢迎转载,但是必须注明出处“meegoo”,并附上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meegoo.com/11697.html

(1)
上一篇 9月 6, 2023 10:07 上午
下一篇 9月 7, 2023 10:02 上午

相关推荐